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 冰纯2 五年级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整理关于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16、桥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肆、揪、瞪?.”等生字,会写”咆、哮、疯?..”等生字。能正确理解并积累“咆哮、祭奠?..”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知道在洪水来临时老汉沉着冷静地引导村民逃生的故事。

  二、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合作学习等方式,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做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而且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此时需要进一步地巩固、拓展学生对语言的认识与技巧的运用。【桥】这篇课文的语言有很多比较精彩的部分,但是老师只要稍加点播就能够理解。对于他们来说难的在于本文中是如何塑造老

  汉这一形象的,学生对于老汉的形象一般停留在文中的语言中,而老汉身上充满人情味和亲情味的地方显得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文末中交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后会让他们陷入模糊的状态,所以在教学和引导中要以老汉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老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在写作时的 表达方法和从侧面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洪水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6桥 )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请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3、总结: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4.出示生字,示范读后学生齐读。

  三、感受险情

  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气读一读。

  3、观察文中第一幅插图。

  (1)结合课文说说这样的险情,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有什么反应。

  (2)当时人们的反应是什么相?找到相关语句。

  4、此时老汉又是怎么做的,找到相关语句。(学生答后同时课件出示描写老汉的语句)

  A“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 老汉已经到了木桥前为什么不离开?

  (2) 老汉受到村里人的拥戴,想想这是为什么?

  B“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 老汉为什么不说话,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2) 感悟“他像一座山”,说明此时老汉的神情怎么样?怎么形容此时的他?(严肃、不近人情)

  四、 小练笔

  把老汉站在桥前的心理活动写一写。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课文大意。

  二 感悟体会

  (一)、快速默读课文9—23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1、 找出老汉的动作,从这些动作看出此时他是怎样的? 想一想老汉的“冲”说明了什么?“吼”说明了什么?

  B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 老汉为什么这么做?

  2、 再一次出现了老汉的“吼”,这次有什么不一样?

  C、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小伙子和老汉的结局是什么?

  2、这里应该怎么去读?

  3、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三品读尾声

  1、 自由读课文第24—27段。

  2、 说说通过读你发现了什么?

  3、 总结:原来老汉和小伙子是老太太的丈夫和儿子,感受

  到老汉的公正无私和最后桥要塌前叫儿子快走的浓浓的父爱。

  五、 理解题意

  1、 出示文中桥的投影。

  2、 题目为什么叫“桥”?

  3、 能不能更换为“洪水”“爱”或者”老汉和小伙子

  “呢?

  4、 文章题目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课堂小结

  把你在本堂课的收获总结一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教案吧。

  【练习】五、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

  一、清明节就快要到了,假如你来到老汉和小伙子的坟前祭奠,你最想说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一写。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山洪咆哮了,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 )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 )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