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下载

时间: 冰纯2 三年级

  案例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案例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失踪的森林王国

  一、教学理念

  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就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把学生请上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森林”,共有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描写了森林的美丽景色、物产的丰富以及有关森林的故事。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森林、了解森林、保护森林的思想感情。《失踪的森林王国》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描写,说明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全文共13个自然段,按“老国王在位时”和“新国王上台后”分为两部分。课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写了森林王国富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以及如此美丽富饶的原因——“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这条法令十分严格,国王的儿子曾不小心触犯了法律,遭受了皮鞭之苦。这个事件是森林王国失踪的导火索。新国王上台后,对特别法令怀恨在心,他听信了远方客人的建议砍树造楼,妖魔鬼怪乘机而入,百姓背井离乡,森林王国从此失踪。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树立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

  3、学习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4、理解:“安居乐业”、“置若罔闻”、“萎靡不振”、“背井离乡”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积累形成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教师教学生语文,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学自己想学的语文,学自己想知道的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更有兴趣,才愿意主动学,课堂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如果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会被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读文后交流:

  1、“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

  森林王国从前是美丽富饶的,人们安居乐业;王国里有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伐树木。”

  教师引导:你觉得最关键的时那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抓住关键词“安居乐业”体会句子的意思。

  (1)通过读句子理解:“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有的狩猎,有的织布,有的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十分安定地生活,而且非常快乐、幸福,这就是安居乐业。

  (2)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教师引导:这么美丽、富饶的景色,这么幸福的生活你愿意读一读吗?

  (教学设想:让学生通过朗读,评价感受森林王国的美丽富饶,那个地方是令人向往的,为后文人们破坏了森林感到深深的惋惜埋下伏笔。)

  2、“森林王国是怎么失踪的?”

  小国王不再保护森林,砍掉了所有的树木,建起了高楼大厦。没有了森林的保护,雨妖、热魔、沙鬼、风怪都来了,吞没了森林王国,森林王国消失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下面的问题:

  “森林王国为什么会失踪?”

  “森林王国失踪了以后是什么样子?”

  “森林王国失踪了以后,会怎么样?”

  “森林王国失踪以后找回来了吗?”

  (二)将学生质疑整理以后再归纳为前两个问题。这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时圈点勾画,寻找答案。读过课文以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默读所得。然后全班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1、国王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要他不得破坏森林,他置若罔闻,砍掉了所有的树木,所以妖魔鬼怪都来了。只有树木才能够对付这些妖魔鬼怪。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置若罔闻”的意思。

  (1)引导同学们查字典理解什么是“置若罔闻”?

  (2)结合课文理解“置若罔闻”,课文中谁对什么事情置若罔闻?

  (3)联系生活理解“置若罔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森林王国失踪以后,那里被黄沙淹没,形成了沙丘,黄沙淹没了城市,百姓们没了森林王国,空气不新鲜了,人们变得萎靡不振,后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四散逃荒。

  引导学生体会“萎靡不振”、“背井离乡”的意思。

  (教学设想:1、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几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交流合作的意识,利用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把读书引向深入。对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再推举代表汇报。这种交流和对话不仅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思想的启迪,健康情感、价值观的养成。这种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充满了人文精神。)

  (三)阅读实践进入了第二个层次。教师引导:

  森林王国失踪了以后,会怎么样?

  人类将面临着一系列的灾难。太可怕了!

  (教学设想:学生此时会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发表自己的想法,针对这样的情况,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互相交流想法,然后集体评议,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总结:

  是呀!曾几何时,绿色铺满视野,春天百鸟叫,后山狼成群。可是,人类不愿与“异类”共享这个世界,执意要成为万物的主宰。——人类“赢”了,“征服”了自然界,自己却也一败涂地——在大自然成为需要人类保护的对象的时候,人类也亲手毁掉了自己曾经无限美好的家园。

  你们想看看森林王国是怎样消失以及失踪以后的情况吗?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森林砍伐以后水土流失、沙尘暴、大气污染、洪水泛滥等,人们疾病丛生,背井离乡,家破人亡,四散逃荒的景象。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能够体会文章的意思,但是对于我们身边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却不甚了解,对人类的灾害感受不多,如果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到此为止,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这篇课文无异于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遭到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机,这是最重要的,最能唤醒孩子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热爱森林的情感。)

  (教学设想:通过直观感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愿望和激情。引导学生从课文里面走出来,关心我们的生存空间。)

  (四)表演课本内容,加深理解课文。

  同学们,森林王国的失踪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小国王的错误,妖魔鬼怪的横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吗?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练习表演童话故事,还可以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加上森林王国失踪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情节。

  1、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课本剧。

  2、学生表演课本剧,简单评议。

  3、请表演课本剧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愿意重新找回森林王国吗?今后该怎样做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很适合学生表演的童话故事。老师针对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设计了表演课本剧,这是学生再一次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通过表演课本剧,可以将学生的情绪再一次引向高潮,将课文中心再一次升华。通过谈感想,让学生知道要找回失踪的森林王国,靠每个人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教师总结: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衣食享乐,也在于碧水蓝天。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从我们的生活细节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吧!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会找回失踪的森林王国的。

  六案例点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够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权力交给了学生,通过让学生质疑,带着问题去学习,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其次,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转变。教师注重教学反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能够从学生的回答中快速搜索信息,学学生想学的知识,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还有,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表演,讨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不!是乐谱错了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和谐”、“错觉”、“权威”、“附和”、“郑重申明”、“精心设计”、“世界一流”等词语的意思。

  2. 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继续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方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不畏权威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说明的道理,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

  “贯”的书写,“郑重声明、世界一流、附和”的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小泽征尔的有关资料和《哥白尼观日》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读题提问

  1. 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课题。一边书写一边注意引导“乐”的读音和“谱”的书写。

  2. 读题,说说从题目中懂得什么?有什么不懂的?(从“!”中可以看出说话的语气很坚决等等。还可以从课题提出以下问题:是谁说的这句话?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话?围绕乐谱错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些什么?)

  3. 借机介绍小泽征尔的有关情况。

  4.过渡: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是否预习,预习得怎么样,并渗透预习的一些要求。让学生读全文,再见机引导正确字音,读通句读。重点纠正难读易错的字音。

  2.再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了解情况。将学生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书写在黑板上。重点指导生字“贯、冠”的书写,“错觉”、“权威”、“附和”、“郑重申明”、“精心设计”、“世界一流”等词语的意思。

  4.根据学生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分段学习课文。

  (1)郑重声明——根据以下问题带着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谁“郑重声明”?解决此问题时,借机理解“权威”一词的意思。评委是些什么人?根据这些人的身份,你觉得“权威”是什么意思?

  在什么情况下?借助此问,理解“和谐”“错觉”的意思。

  声明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声明的?你能站在权威们的角度,说说是怎样声明的吗?借此问题进行语言再创造的训练。

  根据以上阅读和理解,再说说“郑重声明”的意思。

  (2)世界一流——以这个词为线索,提出以下问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课文讲谁是“世界一流”?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世界一流”的水平?如果前面没有对小泽征尔进行介绍,可以在这个环节对他的情况进行介绍,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帮助生了解词语。

  课文中还有哪些人是“世界一流”?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借助此问理解“精心设计”。评委是怎样精心设计的,假如你是评委主席,你在竞赛之前面对评委说说你的“精心设计”。

  借这个问题理解“附和”的意思。课文中用附和一词来写谁?是说他附和吗?把表现他不附和的行为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附和”是什么意思。

  如果小泽征尔面对世界权威,不坚持自己的判断,去附和评委的声明,这个故事将会是怎样的?请你改编故事讲一讲。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要有主见,不人云亦云;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因为别人而轻易放弃;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因为面对的是长辈、权威就把对的也说成错的;就是科学家也有错的时候,应当坚持自己的判断……)

  还有这样的故事吗?讲来大家听听。(如《哥白尼观日》)

  三、掌握生字、新词

  采用学生提问,学生竞答的方式掌握生字、新词。

  四、课堂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目标

  自学课文,了解袁隆平敢于创新,经过细致、艰苦的科学研究,历经失败和磨难,终于取得大面积栽种水稻的成功的历程,学习其身上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高科学技术奖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作业设计、安排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了解概况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全文,指导读懂

  1、分清课文层次

  学习第二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阅读第二三自然段解决问题

  2、袁隆平为此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阅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想像当时的情景,如何艰苦,如何细致等,指导朗读。

  3、默读第六自然段。

  找出这部分内容里的几个有关数字,从中体会到什么?感受袁隆平经受的无数次失败

  4、自读七、八自然段。

  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3、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教后感: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在阅读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组块要大,让学生谈课文中最深的感受,不必逐字逐句去理解,学生愿意谈哪一方成就谈哪一方面。可以结合朗读、想象说话、算算帐等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感悟。

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