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 冰纯2 四年级

  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浪淘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读理解、鉴赏词的能力。

  2.能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欣赏评价词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诵读本诗,体味词人悲凉的家国兴亡感。背诵全词。

  素质(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

  2.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品味诗歌的内蕴

  2.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品鉴联想法——陶冶法——探究法

  能力训练任务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2.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3.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概括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诗歌选》

  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探微》

  二、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导入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今天就来看看这位薄命君王的绝代词——《浪淘沙》

  第二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2、请阅读【题解】

  3、补充介绍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也是末位帝王,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别号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位儿子。】他的父亲李璟,被世称为中主。李煜25岁即位南唐国君。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975年,在他39岁时,南唐终于被北宋所灭,李煜被宋军俘虏,他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被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宋朝的铁骑终踏破了他的美梦。归为臣虏,朝夕以泪洗面。曾经俊雅飘逸,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进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时光。从一代帝王沦为臣虏。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即《相见欢》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尤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炼,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从的帝王到阶下囚,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那首《虞美人》(之二)是后主被宋太祖毒害的导火线。宋太祖为了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疑心他暗中图谋报复,准备异动。已经存心要杀他了,到了这年的七月七正是后主的生日,开了一个纪念会,大作其乐,声震云霄。太宗觉得他太放肆了,立刻令楚王元佐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还说:“李词虽写得好,只能算个翰林学士,哪能当一国之主?他若能以写词的功夫治理国家怎会成为我的俘虏啊!”

  4、《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创作背景。

  《浪淘沙》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下面我们就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第三阶段: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

  2、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译文:悲哀的往事实在难以排遣。苔藓长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来。已是国破家亡了,从前做皇帝的一切都埋没在蒿莱之中。晚凉天静,满天月色,想见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于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在秦淮河的清波里,只是人去殿空!】

  第四阶段:赏析(思想内容)

  此词为亡国后的伤感、沉痛之作。(表达了亡国之君难遣的悲哀和寂寞。)分上下两片。

  1、朗读上片,思考:透过上片的哪些语句,你知道了词人整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具有怎样的心绪呢?

  交流、明确: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上片着眼于白天的景和情。第一句中前半句写回忆往事,不觉悲又心生,所有往事化为满腔愁怨。一个“堪”字,一个“只”字,只能剩下,实际是只留下。后半句“对景难排”中所对之“景”并非乐景,所排的也不过就是“哀”。身为囚犯,度日如年。触景生情,悲情无法消解。“秋风庭院藓侵阶”动静交织,为“对景”作注解。秋风阵阵,凉意渐浓,归思顿生。而身锁庭院之中,因少人探访,至于藓侵台阶,门帘终日无人卷起。写景寥寥几句话,抒情隐于所绘之景,但人物的悲喜之情表露无遗。】

  过渡:词人白天面对着冷清、萧索的环境孤独寂寞、愁苦不堪,那么,夜间他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态呢?

  2、朗读下片,说说词人夜间的难堪表现。说说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

  交流、明确: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非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下片落笔于夜间的感受。先前也曾腰悬宝剑,豪气冲天。而现在自己去国离家,身为囚犯,宝剑早已不知失落何方;英雄气概也早已随衰草无处寻踪。夜晚凉意袭人,满天无云,一轮明月高悬碧空。同在月华笼罩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然在无语流淌着。】

  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暗伤亡国之意。同在月华笼罩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然在无语流淌着。

  3、阅读【赏析】内容,加深理解。

  4、小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首词主要写亡国之后的伤感和沉痛,层次、线索很清晰。以白天生活难堪和晚间生活难堪统括被俘后的艰难岁月和悲愁心情。

  第五阶段:总结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起句辟空而来,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情。作者在词中直泻胸臆,各有侧重。有哀愁:“往事堪哀,对景难排。”有哀怨:“终日谁来;”有哀叹:“金锁沈埋,壮气蒿莱。”全词感情深沉,哀绪不断。

  (2)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生动如画,形象鲜明。

  (3)白描手法,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而遣词准确、洗练。

  “秋风庭院藓侵阶”“秋凉天净月华开”

  【景中有寄寓:“庭院藓侵阶;珠帘闲不卷”比喻生活凄凉寂寞。“天净月华开”,“玉棂瑶殿影,空照秦淮”。表示怀愁脉脉难断。

  景中有对照:过去住处是玉楼瑶殿,现在住得是小院藓阶;过去通宵寻乐秦淮,现在整日珠帘不卷。】

  第六阶段:诵读;背诵。

  第七阶段:作业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其应怎样评价?

  2、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板书

  浪淘沙

  哀愁:对景难排——沉郁悲凉

  白天

  哀怨:终日谁来——荒凉冷清

  夜晚哀叹:空照秦淮

  教学后记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清明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教师顺势板书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学生字。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 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打开书自己试一试。

  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意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安排)

  简笔画板书(略)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变幻多彩的地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来源及其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神奇、美丽和可爱。文章内容新颖、别致;全文笔调流畅,通俗易懂,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深受启发。

  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并列式的结构,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8个生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探索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对气候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

  四、设计理念:

  结合课文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及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依据课标“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的精神,采用“读——思——悟——议——说——写”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理解语言;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言,做到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学习等学习实践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居住在神奇美丽的地球上,每天看到日出东升,夕阳西沉,春之绿草,夏之红荷,秋之黄穗,冬之白梅。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人类居住的这个美丽的地球吧。

  2、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相关地球的风光课件,指导学生观赏后思考: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感受?

  3、老师激情过渡导入: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吧。

  二、板书读题。

  三、依题读文,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四、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五、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自学课文生字词。

  yán mò zào tiáo xī zhí shàn kuò

  颜 漠 燥 调 稀 植 善 扩

  五颜六色 绚丽多彩 覆盖 阻挡 调节 干燥 改善 控制

  3、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地球哪几种颜色的衣服?这些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对气候和人类都有些什么影响及作用?(要求在书上批划圈点,找出相关重点词句)。

  七、多向互动,师生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初读自己明白了那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确的地方?

  4、师生共同小结。

  八,指导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第1——2自然段,找出课文的总起句,中心词:“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2、探究句子的表达特点: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地球与人穿衣作比较,准确贴切,生动逼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3、细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填空: 地球的衣服指的是什么对气候的影响与人类的关系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调节温度冬暖夏凉

  4、学生独立填表,老师作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共同梳理课文内容,订正填表情况。

  九、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神奇美丽的外表,她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呀。还记得她有哪几种颜色的衣服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去了解地球其他颜色的衣服指的是什么,对气候和人类又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二、学法迁移,指导学生自学课文4——10自然段:

  1、回顾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迁移学习方法。

  2、运用第三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做填表练习,表格见第一课时。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成四个自学小组,互相交流,研讨,分享自学成果。

  三、读议课文重点,师生、生生互动,评议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后评议:这一段介绍了地球的什么衣服?这些黄色的衣服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学生齐读这一句,拓展思维:你还知道地球上哪些地方有这种类似的气候?这种气候对人类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2、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5、6自然段,读后评议:为什么说大气是地球最重要的外衣?这件外衣起了什么作用?(阻挡、吸收、调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没有大气,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评议后老师小结,并且齐读第5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7——9自然段,读后由学生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这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白色)这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的气候及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冰雪覆盖 降低温度)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你喜欢白茫茫的大雪吗,为什么?学生答后梳理、小结。

  4、学生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读后讨论:这一段写了地球什么颜色的衣服?它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及作用?(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展开思路,畅所欲言,把绿色的作用谈深谈透)。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品读领悟,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爱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练习深化: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谈谈自己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体会.。

  2、拓展练习:为了让地球的气候变得更好,更适合人类居住,你还有那些好的方法和建议?(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跟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六、课外延伸:搜集有关资料或上网查阅,了解有关地球质量、环境变坏的情况,写一篇环保日记。

  板书设计:

  19、变幻多彩的地球

  衣服颜色 形成原因 影响及作用

  蓝色 海洋湖泊 冬暖夏凉

  黄色 沙漠、半沙漠 更热 更冷

  最重要外衣 大气 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 冰雪覆盖 降低温度

  绿色 植物、森林 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