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二年级 >

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 晓晴2 二年级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__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画角。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活动角、彩色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今天我们的一个好朋友来到了课堂中间,这个好朋友是谁呢?”(生猜测)出示“大耳朵图图”的图片,师说:“图图还给大家带来一幅漂亮的画呢!想看一看吗?

出示课本38页的主题图后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1:三角板,三角板上还有角;

生2:有很多的角,爷爷手中拿的剪刀上有角,足球场地上有角……

师:对了,这幅图中有许许多多的角,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2.课件演示:

师:小朋友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故事中的小马长大了,今天小马又帮妈妈做事,要独自一人到河对岸去磨面,临走时,妈妈告诉他:“过河的时候,要选有“角”的图案标志走,,那里水浅,其他的地方水深,会淹死的。”小马来到了河边,果然,看见河里竖着3个牌子,上面都是些稀奇古怪的图案,可哪些图案才是角呢?(出示39页的例1图:剪刀、饮料筒上的弯管、水龙头图。)

【创设这样的情境,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在实物中找角。

⑴师:河里的牌子上都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吗?角在哪儿?(学生上来指。)

⑵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大屏幕,如果我们去掉这些物体的“花外衣”,就留下了这个图形,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先出示四种物体,再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角,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那么这些图形叫什么?(师引导: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角。板书课题:可爱的角)

⑶做一做中的第1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学生可离开座位,边指边说自己找的角。

【在此处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变“静”为“动”,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⑴现在,用一个小圆点来代替图钉,如果用两条直直的线来代替两根硬纸条,你们想象一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还是先来看看大屏幕吧!(课件演示将图钉和两根硬纸条隐去,出现几何图形角。)

【这里充分利用媒体优势,由实物直观过渡到抽象直观,突破重点;巧用媒体的动画特点,从实物过渡到图形,为后面的画角打下基础。】

②你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这两条直直的线又叫什么吗?快把书翻到39页,在这页中找答案。(学生自学。)

③请看这个角,这个点叫什么?(顶点)这两条线叫什么?(边)(课件依次出示。)

⑵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呢?(课件出示此句话。)

【这个环节用设疑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自学,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体现了我们河南省灵宝市数学实验课题“引导──自学”中的“我能读”。】

3.用彩纸折角。

⑴折角

师:现在请赶快拿出彩纸,用这张纸折出可爱的角。

⑵感知角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折出来的角,像这样(示范:用角的“顶点”刺刺自己的手心)感觉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

⑶展示角

师选择生折好的各种角分别贴在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你们发现了什么?(或者问学生:你能说出这几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师:对!角是有大有小的。

⑷认识角

师:刚才小朋友们折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请和你的同桌用小手指一指。(学生互相指)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感受角,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初步感知了“实物中的角”是尖尖的、平平的、直直的特点,从而知道了“数学中的角”中的各部分名称。】

4.做活动角。

⑴师:小朋友们,我们都会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了,那如果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能不能做一个活动角呢?好,请大家拿出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试做一下。

⑵学生做角。(小组合作完成)

⑶课件演示:做活动角的过程。

⑷介绍活动角:我们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成的角,它可和一般的角不一样,你们看,它能动吗?我们把这个能动的角叫活动角。

⑸玩角(课件演示)

游戏:听口令,变大小。

生玩后,问: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此环节给学生自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使学生在操作、讨论中学会新知。】

5.画一画。

⑴生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那你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吗?(学生试画)

⑵阅读课本

师:你们画对了吗?请打开数学课本到39页,仔细看下面的例2,看一看书中是怎样画角的?和你画的方法一样吗?(学生看书)

师问:你是怎样画的?能大胆地告诉给其他的小朋友吗?

三、课间小憩

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学唱一首有关角的歌──《可爱的角》:(课件演示)

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

【课中安排学唱《可四、课堂活动(课件出示)

1.辨角。

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练习八的第1题)

【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这个练习可以叫它“跟随”练习,即刚学会一个新的概念,认识一个新的内容之后,紧跟着的一个比较容易的以选择和判断为主的练习。】

2.数角(练习八的第2题)。

师:小马看见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看看天色不早了,赶紧赶路,跑了一会儿,看见图形王国里面有许多图形,但小马不知道各有几个角?小朋友们能帮助它数一数吗?

【这是一道“巩固”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做一次运用,难度稍加大,但学生能做出来,并且能找到练习中的规律,能享受到一种成就感。】

3.剪角。

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小小设计师。

师:你能用角画出更美丽的图案吗?赶快设计吧!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设计了富有开放性的题目,旨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第4题能将本课所知识溶于一张美丽的画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将生活的空间点缀的更加美丽,在孩子的画中还寄托着孩子们的思想和心愿。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大胆创新,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促进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师:小马帮助妈妈磨好了小麦,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课件出示)回到家,妈妈问它:“聪明的孩子,你真棒!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你认为你这节课表现的怎样?

评析:

“可爱的角”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学习,本课始终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为主线来进行教学,以《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来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时间较短,如果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课时设计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另外本课以“小马”这个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活跃在教学的所有环节中,让学生时刻处在愉快学习的状态中,使教学活动处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2.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体现和发展起来的。“做角、玩角、唱角”等活动意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特别是最后的拓展练习──“小小设计师”,更是本课的亮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把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本课考虑了这一点,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如在“做活动角”时,让学生在组内做角,重视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后的延伸题目“小小设计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先说设计思路,然后设计出美丽的图案,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技能的训练,同样也是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4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 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 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 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 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  28+24  43+51  51-24  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 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 28元 烧水壶 43元 水杯 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 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 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 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 第31页的“做一做”。

2. 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能力目标:发展估算意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的生活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一定的游戏情境进行学习,减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的压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两位数进位加的速度。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礼品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复习旧知。

1、导入。师:小朋友,五一节前夕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陈老师布置你们做的数学图画日记都做好了吗?举高让陈老师看看。哇!好漂亮哦。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这一节课让我们都来露一手吧。(出示课题:我来露一手)

2、反馈。

(1)师:哪位勇敢的小朋友先到台上来露一手?……告诉大家,你编的数学故事,你是怎么列式解答的?(指名3-4名学生分别上台介绍他的解法。从中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多种计算方法。)

(2)、生生交流。师:接下来我们进入"你问我问大家问"的环节,请大家以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新知识为主题进行提问。[如:1、请问你是怎样计算出答案的?2、个位上__加__等于__你是怎么处理的?3、十位上__加__明明等于__,你为什么多1呢?4、请问计算__主要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问题,有的从个位加起,有的从十位加起,有的只列竖式,有的只列横式,有的既列横式又列竖式,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计算时我们都应注意什么?(板书: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请大家把这一句话齐读一遍。

4、互相检查。师:刚才上台来的小朋友都做得非常棒,不知其他小朋友做得怎样,请你们把自己的数学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他们评价评价你到底做得怎样。……师:有没有做错的同学?嗯!说明同学们很认真对待这一次作业。现在,请大家把数学日记轻轻地收起来。

二、发展估算,练习计算

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利用"五一"节做了这么漂亮的图画日记,你们想知道我们数学书上的四位好朋友:智慧老人、淘气、笑笑、机灵狗他们是怎样过"五一"节的吗?(出示课件)瞧!他们过得多开心啊。智慧老人还让淘气、笑笑、机灵狗进行了一场"夹珠子"比赛,这是他们两次分别夹珠子的个数。

夹珠子比赛统计表:

2、估算。看到这张统计表,你们能不能估算一下,比赛结果谁是冠军?你是怎么估算的?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3、计算。

(1)列竖式。不知比赛结果和大家估算的一样不一样,现在,请大家用列竖式的方法,把淘气、笑笑、机灵狗夹珠子的总个数分别算出来(指名三位学生上台板演。)

(2)互相提醒。师:这三位小朋友做得对吗?嗯!正如大家所料,机灵狗获得第一名,看来,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挺大的。现在,针对这三位小朋友列的竖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醒大家的?(从中强化列竖式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3)给自己"捉虫"。师:同学们真是好样的,在互相提醒的过程中,把你们平时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都说出来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出现类似的失误呢?请大家给自己"捉捉虫"。……有没有做错的同学?

4、开放题。师:同学们都计算得很认真,把机灵狗、笑笑、淘气夹珠子的总个数都算出来了,告诉大家,智慧老人也参与了这项活动,你们想知道他夹珠子的个数吗?(出示课件)

夹珠子比赛统计表:

(1)师:嘿!智慧老人知道大家聪明,还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他说了:"小朋友们猜猜看,我第二次可能夹几个珠子?两次共夹了几个珠子呢?"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各种情况,(出示写有竖式题目的纸)请注意:组长负责把各种可能性写在纸上,活动开始。

(2)反馈:哪一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请你们从小到大排一排,其他小组的同学是不是也像他们这样填?智慧老人第二次夹珠子的个数可能是15、16、17、18、19,也就是说□里可以从__填到__?

(3)红色□里填4可以吗?……如果我一定要填4,十位上的数字要改成多少?十位上改成2,红色□里可以从__填到__?

(4)小结。师:同学们平时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一定要注意个位相加有没有满十,要不要向十位进一。

5、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1)个别提问。师:智慧老人第二次夹17个珠子,总数就是32个珠子。看到这个表格,你们还能不能提出几加几的数学问题,再列出式子?(个别提问)

(2)全班练习。师:现在请大家像刚才这几位同学那样,先在心里想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请你们把进位加的算式列左边,把不进位加的算式列右边,大家可以列横式计算,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全班同学比赛,最后我们要评出全班的"计算小童星",开始!

(3)反馈。师:停!各小组谁算得最多的,请举手。……你做几题?谁比他更多?请小组成员给计算最多的同学"捉捉虫"。

(4)你们小组里的其他三位同学的算式交给小组长,课后让陈老师批改。

三、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1、情境。(出示课件)师:同学们,智慧老人还准备了一些礼品想送给你们呢,瞧!多漂亮的礼品啊。这些礼品就装在这个黄信封里。你们必须按照智慧老人的要求挑选礼品,才能得到它哦。

2、规则。师:请听清楚挑选的规则:

小组四名同学进行比赛,每人先挑选两种礼品,估算一下这两种礼品的总钱数要大于50元,且小于100元。迅速把这两种礼品贴在纸上,把它们的总价钱写出来,然后继续挑选礼物,进行估算和计算。谁按照要求挑选的礼品最多,而且计算正确,这些礼品就送给他。开始!(礼品的价格分别是28元、31元、34元、45元、83元、15元、22元、52元、36元、46元、25元、74元、28元、86元、63元、80元、70元、71元、20元、11元、50元、64元。)

3、反馈。

师:停!请大家把你们贴的礼品举高,让陈老师看看。现在请1、2号与3、4号同学互相捉虫,捉到虫的同学那样礼物就归你。

4、提高:你们怎么没把所有的礼物都贴上去?哦!它们相加超过100元了,如果你们懂得计算超过100元的礼物,课后再来算给陈老师听,这些礼物还归你们。(个别提问)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应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知识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请你们把今天学的知识或者学习的心情写进数学日记里。

4003